掃描分享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各種概念層出不窮,有些需求是大勢所趨,疫情會加速其發展,而有些需求只是形勢所迫,所謂“繁榮”只不過曇花一現,敏銳的投資者需仔細甄別二者的區別,順勢而為。
大趨勢的催化劑
很多人都說2003年SARS成就了一批電商巨頭。實際上,即使沒有SARS,中國電商的強勁發展勢頭依然不可阻擋。雷軍在采訪被問及這么多年創業成功的心得時,并未對勤奮、聰明等因素賦予過高的權重,他覺得最重要的是順勢而為,“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雖然只是一個開玩笑式的調侃,卻也道出了創業成功者背后的關鍵點。
2003年SARS之前中國的時代大趨勢是什么呢?互聯網。
1996年,中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
1997年,各省成立信息化小組,中國第一個細分領域B2B網站中國化工網上線。
1998年,中國第一筆互聯網交易撮合成功,騰訊、谷歌相繼誕生。
1999年,易趣、阿里巴巴、當當成立,招商銀行最先啟動網上銀行服務。
2000年,慧聰網、卓越網成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成立,大洋彼岸的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開啟崩盤式下跌。
2001年,中國12所高校試辦電子商務專業。
2002年,阿里巴巴實現盈虧平衡。
2003年,SARS爆發,5月份淘寶成立。
無論是互聯網泡沫的破裂 ,還是SARS疫情的爆發,都并未改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SARS疫情還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大潮的催化劑。因此,我們無須給予當下疫情過高的關注度,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真正的時代大趨勢上。
雖然時代的大趨勢有時會演化成投機泡沫,但是投機泡沫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能夠引起投資者狂歡的故事必然有一定邏輯支撐。退潮后才被發現裸泳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優秀的企業會順勢脫穎而出,潮水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偏見。
除了創業創新,在金融市場上,順勢而為四個字也是投資秘籍中的“至高心法”。索羅斯1992年成功狙擊英鎊就是洞察到英國的經濟基本面與德國經濟基本面趨勢出現背離,而此時同一個匯率體系必然無法協調好英國與德國的國家利益。索羅斯在接受采訪時,也說自己做空英鎊只是順勢而為罷了,他不做空,也有其他投資者做空。商業社會中最重要的是發現趨勢,順勢而為。
在明白了趨勢的重要性之后,最重要的問題來了,如何把握時代的脈搏,發現大趨勢呢?這個問題極其重要卻也極其難以回答,市場上絕頂聰明的VC/PE投資人也在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從目前的市場共識來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數字時代,各個城市、各行各業都將迎來一個數字化建設的高峰期。數字時代會成為時代的下一個大趨勢。此次疫情會加速這個趨勢在商業上的落地。
數字化時代能夠被眾多頂級投資人與創業者看好必然有很強的邏輯支撐。最大的邏輯在于數字化與互聯網一樣,都從根本上大幅度提升了社會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根據索洛的經濟增長模型,人力、資本這些要素都不如技術提升帶來的效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面的數據來幫助我們進行判斷。在2003年淘寶成立之前的2001年,中國12所高校試辦電子商務專業。因此,我們找了一下中國高校在2018年和2019年新開設專業,看能否提供一些參考。數據顯示,2018年有250所高校備案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60所高校備案新增了機器人工程專業;2019年35所高校備案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25所高校備案新增了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從高校新開設專業的角度來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增專業也反映了學術界對于未來數字化時代的預期。
數字化時代,很有可能會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成為下一個商業浪潮的主旋律,再一次深刻改變社會的方方面面。
偽需求的培養皿
疫情除了讓口罩成為了被瘋搶的日用品外,還毫無懸念的催生了一系列偽需求。
延遲復工下,云辦公迅速站上風口。ZOOM在美股科技公司普遍遭受重創之下逆勢上漲80%,A股會暢通訊短期之內股價暴漲1倍多,阿里釘釘、企業微信等辦公軟件開放之后流量暴增,甚至曾一度擠爆后臺服務器。但我認為,云辦公并非是未來趨勢,它只是目前形勢所迫下老板和員工妥協的方案而已。
第一,云辦公究竟采用什么軟件是一個問題。商業競爭時代,沒有哪個公司會放心大膽的用其他企業開發的辦公軟件,無論是釘釘、企業微信、豆芽、飛書,哪怕軟件做的再完美,也無法解決至關重要的信息安全問題。從信息安全角度考慮,每個公司都有動力去開發自己的辦公軟件,這就決定了這個市場缺乏集中度提升的邏輯,無序競爭會極大的浪費社會資源。
第二,真正決定在線辦公能否流行的是企業老板的利益權衡,而不是員工的一廂情愿。老板需要權衡在線辦公所帶來的房租成本減少與員工效率降低帶來的經營損失孰高孰低。房租成本的減少很好計算,但是員工效率究竟會受到多大影響,更多的取決于員工的自律。不可忽視的是,老板為了考量員工對工作的投入度可能還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從成本計算這一角度來看,在線辦公弊大于利,相信疫情過去之后,云辦公只會成為一個噱頭,無法真正普及。看似風光無限,實則迫不得已,最后一地雞毛。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反人性的需求,我們都要謹慎理性的看待。在家云辦公,大部分員工究竟效率有多高,相信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試驗后,各位心里都有數。美國硅谷很多年前就開始的在家辦公模式,到現在也看不到大規模推廣的希望。
同樣的道理,網課催生的在線教育也是一種偽需求。工作與學習本質上都是反人性的,而目前所有通過互聯網線上模式成功的領域都是順人性的。因此,我可以斷言,云辦公與網課模式本質上不可能取得成功。
值得探討的無人配送
無人配送一直是各家互聯網平臺關注的焦點之一,也被普遍認為是零售智慧物流的趨勢之一。無人配送以及無人倉技術一旦規模化推廣,每年會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成本。盡管此次疫情會加速無人配送的商業化落地,但是目前的成本問題依然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因素。
2018年8月,美團推出無人配送開放平臺,試圖通過開放自身多重場景與能力,聯合各界合作伙伴共同打通無人配送在“產學研用”全生命周期鏈上的關鍵環節,加速無人配送行業發展,改善配送成本及效率。王興表示已經申請60項專利,計劃近幾年規模化使用無人車夜間送貨。2019年7月,阿里菜鳥ET實驗室主任也表示末端場景的低速物流機器人和無人倉落地可能就在這兩年。
有人做過測算,僅僅餓了么一家的外賣訂單,無人車為每個訂單節省3元配送成本,那么每天能節省數千萬元,每年節省數百億元。如果淘寶天貓、蘇寧易購、美團、盒馬鮮生等都普遍使用無人車配送,那么每年節省費用會是千億級別。
未來如果解決了無人配送的成本端問題,還需要考慮用戶體驗問題。畢竟無論模式玩的如何花里胡哨,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取得用戶在體驗端的認可。無人零售這幾年從概念的火爆到越來越被證明是個偽命題,除了成本端的考量,客戶體驗端被證偽也是重要因素。無人零售的教訓值得借鑒,無人配送未來究竟能否在商業上站穩一席之地仍然有待觀察和探索。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們總是賦予短期影響過多的權重,而對未來信心不足。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恐慌會影響我們的理智判斷,跟隨別人恐慌而恐慌的人,從來都不會是最后的贏家。疫情之后,迎接數字時代。
本文由“蘇寧財富資訊”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施旭健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點擊下方鏈接保存課件。
點擊下載金融科技大講堂課件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