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分享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試想一下,當你打開電腦登陸交易平臺,整個世界市場展現在面前的樣子,23個國家100多個交易中心,滾動的數字,熱血沸騰。只要輕點鼠標,交易指令立即執行。就像北歐神話中的索爾戰神,用其"雷聲之錘",瞬間敲定。這一切都不只停留在想象里,Interactive Brokers(IB)為每一位擁有如此夢想的客戶提供了觸手可及的平臺,是投資者直通世界資本市場的快車道。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券商之一,IB由全美知名互聯網券商IB Group(IBG)于1993在美國創立,專門提供在線經紀業務,沒有實體營業點,與擁有眾多分公司經營做市商業務的Timber Hill Inc.共同筑起了 IB Group帝國。IBG于2007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次公開發行4千萬普通股,約IBG集團10%的股權,市場估值為12億美金,成為當年美國第二大IPO。IB連續兩年在專業財經周刊 Barron's(巴倫周刊)最佳網絡經紀商評選中摘得桂冠。IB是如何應運而生,又是怎樣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這種模式在東方沃土能否大放其彩,我們且行且分析。
一、互聯網券商是如何演變發展的?
1、概念
互聯網券商,是通過互聯網進行證券交易的相關經紀代理活動。交易場所和交易執行都從實體物理點轉移到互聯網線上進行操作,投資者只需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工具即可進行簽約開戶、交易委托、支付和交易執行。除了這些基本功能,互聯網券商還為顧客提供信息捕捉、賬戶管理和風險管控等延展性服務。
2、演變發展史
"技術的改進"和"金融市場的變革"促成了美國券商的演變。
a.技術帶來的交易場所演變1817年紐約交易所的成立之前,證券交易都是在類似商品交易場所進行的。經紀商和投資者之間以面對面交流或報紙、電報等通訊手段進行交易信息獲取和買賣執行。交易所成立之后,經紀商在交易所有自己的席位,投資者可以通過電話和經紀商進行溝通,進行買賣交易指令的下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普及,投資者可用自己的電腦登陸券商的平臺進行信息搜尋和交易執行,而不再需要依賴券商進行電話下單。
股票交易起源于海上貿易發達的荷蘭,那時沒有獨立的交易場所,當地的商人擔任股票買賣的中介在阿姆斯特丹的綜合交易所里和其他的商品一起交易。十七世紀后半葉,經濟中心向英國轉移,股票交易日漸活躍,交易場所轉移到專門的咖啡館。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即倫敦交易所的前身于1773年在倫敦柴思胡同的約那森咖啡館中成立。且看隔海相望的美國,賓夕法尼亞的費城孕育了美國最早的證券市場,主要為了滿足開發運河,發展鐵道等基礎產業發展。1792年,交易規模最大的24家經紀商進行"制止不正當交易"的秘密協商,每日相約在梧桐樹下聚會交易,這就是紐約交易所的前身。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在1817年,美國紐約交易所正式成立,交易大廳里分布著數個交易亭,每個交易亭下設的交易柜臺為一個席位,各位證券經紀人擁有席位,以代理人的角色從事證券交易,通過現代通訊設施,利用人工電話傳遞,為投資者傳遞交易和成交信息。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利用主機聯網的電腦終端交易,但僅僅局限于看盤,交易執行還需要電話下達,這樣還是速度慢,投資范圍局限。隨著計算機運用的普及,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少數經紀商能夠通過自己的電腦幫顧客完成交易指令,到了90年代,顧客開始可以用自己的電腦查看交易。1995年,第一個交易系統問世,投資者能夠在網上自主交易執行操作,網上交易迅速發展成為重要的交易方式。
b.金融市場改革注入新活力美國互聯網券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經歷了瘋狂發展的繁榮時期,除了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普及,美國金融行業的市場改革與發展也是促進互聯網券商走進時代舞臺的重要因素,這里主要指傭金制度改革和分業經營限制的解除。傭金制度的改革促成了折扣互聯網券商的發展,券商傭金利潤被逐漸削平后,加之"分業經營限制的解除",促進了全面服務型券商業務的向互聯網線上轉移。
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有價證券修正法案》廢除固定傭金制,券商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調整,折扣券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原有經紀商一半的傭金標準搶占著市場。1997年,有37家互聯網券商,短短兩年時間,到1999年就已經發展到160家 。
圖1: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期間在線證券日均交易量統計
圖2:1996年至1999年前十名在線券商“平均交易傭金”收取標準
據CS First Boston調查結果顯示,交易成本的降低帶來一輪傭金戰,交易傭金由1996年前的一筆50多美元降到1999年的15美元左右。
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頒布,廢除了《道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中關于分業經營的限制,自此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經營業務范圍的嚴格界限被解除,互聯網經紀公司也從此可以開展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出現了嘉信、美林和摩根為代表的全面服務型券商。加上美國對互聯網公司從事證券經紀業務保持開放制度,全面服務型券商也開始向線上轉移,瓜分著折扣券商的市場份額,第二輪傭金戰由此展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傭金利潤削平化,下圖是來自9家互聯網折扣券商2014年最新數據--"每筆股票交易"的傭金收取標準。不難看出,較上圖的1999年的傭金標準又很大程度上降低并穩定在一定水平,大致在5到10美元之間。
圖3:2014年9家互聯網券商傭金收費標準(每筆交易)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點擊下方鏈接保存課件。
點擊下載金融科技大講堂課件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