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分享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眾籌(Crowdfunding),是指向大眾籌集資金進行項目融資,聚集眾多小力量,辦成大事情,是獨立于正規金融體系下的創新金融模式。早期眾籌是以報紙的形式進行籌款宣傳,隨著互聯網運用的普及,眾籌融資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沃土里發芽生長開來。按照大眾參與眾籌的動機可將眾籌分為捐贈型、預售型(實物回饋型)、債權型和股權型四類。眾籌的發展對于解決企業融資難、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解決就業和穩定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眾籌發展的歷史,我們首先要追溯到非網絡形式的傳統眾籌,其歷史大約在17世紀,就已經形成了最早的雛形,通過征訂的方式出版書籍,并在書籍上鳴謝出資者。
1884年,通過6個月的時間從12萬多人手中籌集了超過10萬美元的資金,用于修建美國自由女神像底座。
1997年,英國樂隊Marillion通過網絡的方式籌集去美國巡回演出的經費,最終從樂迷那籌到了6萬美元。
2000年,第一家捐贈型眾籌JustGiving上線。
2003年,第一家眾籌平臺ArtistShare上線,主要面向音樂界的藝術家及其粉絲。隨后,眾籌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范圍也從最初的藝術創作項目等拓展到科技、教育、醫學等更廣闊的領域。
2005、2006年,Kiva、Zopa和Prosper這些債權型眾籌網站逐步出現,也就是我們熟悉的P2P網絡借貸形式。
2009年,Kickstarter上線,如今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眾籌網站,運營電影、美術、攝影、技術等13類眾籌項目。股權型眾籌由于涉及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問題,成為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管理的重點,相應的監管法律法規也隨之出臺,如美國的JOBS法案和英國的FCA監管辦法,對眾籌行業規范、發展和投資者利益的保護都有著積極地意義。
2011年初,英國Crowdcube上線,成為全球首家股權眾籌平臺。
2012年7月,首家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批準的股權眾籌平臺Seedrs上線。
在本期的封面專題中,我們將全面介紹上述的幾家企業,同時還為大家介紹了幾家較有代表性的美國眾籌網站Indiegogo、RockthePost和Pave。
圖1 眾籌發展的歷史
來自Millennium報告的數據,如圖2所示,全球眾籌行業規模2013年已經超過51億美元(相對于2010年8.4億美元,2011年15億美元,2012年的27億美元),預計2014年將超過100億美元。其中捐贈類和債權類眾籌發展規模較大,預售型眾籌增速最快,股權類眾籌近兩年逐漸興起。從全球市場規模來看,2012年整體較上一年增長125%,北美洲與歐洲市場發展遙遙領先,其規模占據全球總和的95%。其中北美市場16億美元,歐洲市場9.45億美元。在借鑒了國際眾籌發展經驗后,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數據統計,我國眾籌平臺從2011年起步,結合中國國情和法律制度逐漸發展開來,到目前已經發展到十幾家,融資規模約1.87億人民幣,融資項目1400多起。
眾籌規模發展迅速,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及風險:
項目欺詐。如融資者偽造項目融資信息,融資并未用于項目發展等;
平臺操作系統風險。包括對信息的保密和資金安全,融資公司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
投資者教育。投資機會不公,多數投資者經驗不足,個人專業投資者易挑選最優項目;
合同設計。股權眾籌中未來潛在的股權稀釋問題和投資者股東權利實踐問題。因此加強平臺對項目的審核、增加可信第三方媒介、對投資者教育、資質審核和投資規模限定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十分必要。
在未來,眾籌平臺將繼續發揮其"金融創新、經濟助力"作用。眾籌作為創新金融模式,獨立于主板市場、區域性市場及場外交易市場,引導民間融資,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有利于國家實現金融和監管制度創新。科技的發展使得生產創造不再為大企業所有,更多創新創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將會借著眾籌平臺騰飛,同時眾籌發展將更趨專業化、區域化,可以有效的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就業環境也能因此有所改善。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點擊下方鏈接保存課件。
點擊下載金融科技大講堂課件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