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分享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互聯網金融行業蓬勃發展,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各種各樣的人都投身到這個行業,希望在這個行業立足,創建自己的公司。P2P、眾籌、直銷銀行、互聯網券商、在線理財、移動支付等各式各樣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琳瑯滿目,他們的創始人有哪些特點呢?
樣本選擇
我們對30家來自英美兩國互聯網金融領域已具有一定表現的企業進行了統計,對63位創始人進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包括P2P公司8家(LendingClub,Prosper,Zopa,FundingCricle,Youcaring,Kiva,Sofi,RateSette)的20位創始人,眾籌公司10家(Artistshare,Kickstarter,Indiegogo,RocketHub,RockThePost,Wefunder,Crowdfunder,MicroVentures,Seedrs,Crowdcube)的24位創始人,互聯網券商5家(InteractiveBroker,E*TRADE,Scottrade,MerrillLynch,CharlesSchwab)的7位創始人和其他在線理財、移動支付等7家公司(Affirm,Intuit,PayPal,WePay,PlatformBlack,Kabbage)的12位創始人。在統計的63位創始人中,有58位男性創始人,5位女性創始人。
我們挑選的這些公司及其創始人,基本上是英美兩國互聯網金融領域各個細分行業中的領頭羊企業。通過對他們的初步研究,以期了解現階段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業者們的一些基本情況。本文主要從創業者們的教育背景、合伙人情況及其過往的創業經歷三個方面進行了人物側寫。
人物側寫一:聚焦學歷和專業
1.普遍擁有較高學歷
我們對這些63位創始人進行了教育背景調查,一共收集到54位創始人的教育背景。根據資料顯示,其中幾乎所有創始人都擁有大學本科的學歷,僅有一人是高中畢業。在這些創始人中,有16家公司的24位創始人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占到了總人數的44.4%。根據我們的研究可以得出,創始人們普遍擁有較高學歷。
圖1: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創始人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表1:互聯網金融公司創始人人數詳情
2.專業覆蓋廣
據統計,這54位創始人一共涉及21個專業(當一位創始人攻讀過兩個專業或不同階段攻讀不同專業時,按兩個或多個專業統計)。在這些創始人中,其中32人畢業于商學院。但其中僅僅只有5個人是金融專業或有從事過經紀人的背景,大部分人則普遍畢業于工商管理、國際商務等專業。其次共有9位創始人曾學過計算機相關專業,占到總人數的16.7%。另外很多創始人還偏愛哲學(9人)、法律(7人)和政治(4人),總共有近37%的創始人畢業于這三個專業。還有部分創始人畢業于應用科學、心理學、現代語言學、電子工程等專業。8位創始人在本科階段取得了雙學位,2人獲得了三學位。14人選擇了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間選修了完全不同的兩個專業。
3.不同類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其創始人專業背景上也有所不同:
眾籌網站創始人的教育背景涉及比較廣泛,包括機械工程、天體物理學等。例如音樂類眾籌網站ArtistShare的創始人BrainCamelio取得了克拉科大學(ClarkUniversity)的音樂專業和哲學專業的本科學位。商品型眾籌網站,創始人出身多種多樣,例如RocketHub的一位創始人是屢獲大獎的電影制片人,另一位則是哈佛大學物理系高材生。而股權類眾籌平臺的創始人幾乎都是畢業于商學院或是進修過MBA,在我們統計的12位股權類眾籌平臺中只有一位創始人是畢業于計算機專業且從未進修過MBA課程。
在我們統計到的27位來自移動支付、在線理財、P2P等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創始人,有16人畢業于商學院,5人畢業于計算機專業。這是因為這類公司通常需要較高的金融常識及互聯網知識。例如SeekingAlpha的創始人DavidJackson之前就從事過證券研究分析師的工作。而移動支付公司Affirm的創始人MaxLevchin就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電腦科學專業。但其中也有特例,例如在Kabbage的3位創始人中,MarcGorlin畢業于佐治亞大學新聞專業,KathrynPetralia則致力于英國文學的研究,只有RobFrohwein曾獲得經濟學位和法律學位。
4.MBA課程是創業者的一把鑰匙。根據我們的統計,非商學院出身的創始人有37.9%選擇了進修MBA(工商管理碩士)并由此走上了互聯網金融之路。很多人是在MBA畢業之后立刻開始創業,如ChrisLarsen于1991年在斯坦福大學完成MBA的進修,1992年立刻創立了個人信用支付繳納住房貸款的平臺E-loan。由此可見,許多創始人通過MBA課程,將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成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圖2:互聯網金融公司創始人人數比例
人物側寫二:聚焦合伙人情況
據統計,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是由幾人聯合創辦的。在這30家公司中,獨立創始人成立的有7家(23%),有兩位創始人的公司有13家(44%),有三位創始人的公司有7家(23%),有四位創始人的公司有2家(7%),另外還有一家公司有7位創始人(3%)。
互聯網金融公司創始人人數詳情
1.大多是合伙創業。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特別是眾籌、P2P、在線理財等新興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有兩、三位聯合創始人,更有甚者例如zopa有7位創始人。僅有一位創始人的公司有一半都是互聯網券商公司,券商大部分都是由證券經紀人創立的,他們可以獨立處理完成公司業務,所以很多互聯網券商公司都是獨立創始人。
2.知識互補很重要。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主要涉及互聯網專業和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對創始人的要求很高,因此專業互補的合伙創業可以使得創業成功幾率提高。我們的樣本中以商學院+計算機的組合居多。
3.在學校里尋找搭檔。Wepay、Seedrs、FundingCircle等公司的創始人都選擇了與校友一起創業。有過同樣的教育經歷和文化熏陶,創始人之間更容易形成默契并進行溝通,對彼此的情況也更為了解,這為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Indiegogo的創始人DanaeRingelmann想創辦一個可以自由眾籌的公司,她在2006年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沃爾特哈斯商學院進修MBA,期間她遇到了也同樣對眾籌感興趣的EricSchell和SlavaRubin并一拍即合。他們在2008年1月正式推出了商品眾籌平臺Indiegogo。
人物側寫三:聚焦創業及工作經歷
1.年輕人居多,但也不乏豐富的工作經驗
根據我們的樣本統計發現,大部分創始人都先選擇了在其他公司積累一定工作經驗,然后盡早創業。在我們統計到的45位創始人中,有24位創始人選擇在畢業后五年內進行創業,有16人選擇在畢業后五到十年內進行創業,有5人選擇畢業十年后進行創業。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創始人都選擇了在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后盡早創辦自己公司,甚至有9位創始人選擇在畢業一年內創業。
盡管創業早,但創業者大都具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大部分創始人們都有豐富的相關工作經驗,在創業前他們都有許多行業內的工作經歷。很多創始人更是從大學起每個假期都在不斷實習,積累相關從業經驗。例如像RockThePost的創始人AlejandroCremades從大一起,就分別在聯合國、律師事務所、銀行等地方進行實習,并在研究生畢業后成為一名駐外律師直至創辦了RockThePost。這些經驗為他后來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幫助Cremades尋找到創業機遇,投身到股權眾籌的熱潮中。并且之前的工作經歷也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會關系,這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是至關重要的,幫助他在這個領域站穩腳跟,獲得成功。
2.多次創業
多數創業者也具有很多創業經驗。大部分創始人都經歷過多次創業。很多人除了創辦了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外,也都有創辦其他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經歷。在我們統計的64位創始人中,總共23位創始人有之前或之后再創業的經歷,占到了總人數的35.9%。例如Paypal的創始人MaxLevchin,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腦專業畢業后,1999年聯合創辦了網上支付公司Paypal,隨后又在2005年創辦了社交應用開發商Slide并隨后賣給了Google,2012年他又創辦了移動支付公司Affirm。這么多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業項目成功與Levchin的計算機專業背景密不可分,也與他在合適的時機進入這個領域有直接關系,但最重要的應該是他在不斷創業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創始人們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成功中總結經驗,這些經歷使他們更加了解互聯網金融,更加被這個行業所吸引。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浪潮中,愈戰愈勇,勇往直前。所以,一次的失敗并不可怕,創業者還有機會,而一次的創業成功也不宜驕傲自滿,再接再厲才能創造新的輝煌。
創辦公司不僅需要一時的勇氣,更需要冷靜的分析與團隊的構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創始人們身上具有很多共性,創業者們要通過觀察這些特征,合理分析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是否應該選擇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創業者們,你們準備好了么?
圖3:所調查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名單—眾籌
圖4:所調查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名單—互聯網券商
圖5:所調查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名單—p2p
圖5:所調查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名單—其他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點擊下方鏈接保存課件。
點擊下載金融科技大講堂課件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