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分享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眾籌的巨大潛力。尤其是融資目標在一百萬至五百萬美元的項目和創業企業,更是將眾籌視為一種可行有效的融資渠道。
一些世界知名眾籌網站已完成了數個百萬美元級別的項目,僅Kickstarter一家就完成了82個。雖然數量不少,但是超過百萬美元的融資仍然并非常見。從百分比來看,這一類型的交易在該平臺所有成功融資項目中僅占0.12%(根據Kickstarter的數據,成功融資交易的總數為70296筆)。
GoAssets成立一年有余,而現在我們也開始接觸到一些上百萬美元的項目。比如過去的幾個月,就已經有兩個項目擔保抵押超過一百萬美元的項目。此外,還有6個項目擔保超過50萬美元(不包含在14個成功項目之中)。
房地產項目的特質決定了這類項目注定都是大手筆的交易。但與房地產私募基金不同,CoAssets并不掌握或管理用戶的資金,資金也不會通過網站流轉。根據國際證監會(IOSCO)的一篇報告,GoAssets采用的是客戶賬戶分離模型。與大多數美國和歐洲的不動產眾籌網站直接管理資金的模式不同,我們只是扮演引導的作用,這樣開發商就能在更大范圍的目標人群中進行眾籌融資。因此,作為我們服務的一個部分,我們會密切追蹤所有等級在列眾籌項目的抵押號碼,并且分析他們對于投資者的魅力所在。對于想在亞洲眾籌網站融資百萬的公司來說,以下幾點務必要厘清。
(一)債務與股權,哪一個對于亞洲投資人來說更具吸引力?
一般說來,投資者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從眾籌交易中獲得回報:一是貸款給公司,然后賺取固定收益;二是獲得股權,進而成為公司股東。雖然前者收益有限,但相應風險也被降低,因而對投資者形成保護。相比之下,股權模式并不限制上漲潛力,但一旦項目失敗,投資者資金將“一去不復返”。
亞洲眾籌者更加偏愛債務(例:貸款)模型,尤其是在進行大筆的投資時,穩定性比“無限”的上升空間更具吸引力。公開上市公司的常用信息都能在線上輕松查到,而相比之下,創業公司和中小企業并沒有這樣透明。因此總體來說,投資者并不情愿冒著失去所有資金的風險去購買一家“前途未卜”的公司的股票。
P2P網貸也被看作是一種在線眾籌,從投資者安全性偏好的角度來看,這種投資模式在中國日漸崛起也并非意料之外。根據《福布斯》雜志報道,中國的P2P網貸交易數量早在2013年就突破了800億元人民幣(折合168億美元)大關。
這并不是說股權眾籌在亞洲是行不通的,但短期來看,融資數量仍然受限。因此,那些單次融資目標超過百萬美元的項目最好還是使用債務模型。
(二):風險消減——降低不確定性
目前市場上有各種類型的眾籌。對于金融回報型的眾籌而言,風險是許多投資者的一個主要關注點,而獲得強力支持的項目通常能夠很好地應對投資者對于不確定性的憂慮。
譬如,壞賬追索權就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一些用戶不愿資助眾籌項目,因為他們知道生意失敗的風險很大。Bloomberg一篇報道顯示,一個美國著名眾籌網站的失敗率很高,有多達75%的項目沒有按時結束。因此,如果眾籌網站能提供一些保障,以實物資產或甚至知識產權等保障支持者潛在利益,那么項目所接受的金融支持就不再只是基于一句承諾,而是有了實物的支撐。
另外一個關注點是外匯風險。互聯網上無國界,因此也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各種交易和各類投資者。而融資情況良好的項目通常會使用同種貨幣接收和支付資金。
(三):業界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
專業投資者向來對目標公司的管理團隊都十分看重。這也是風險投資家的經驗之談,所以,想要融資百萬美元就必須要重視這一點。
業界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能夠提高投資人的信心,這點看來應該是毋庸置疑。例如GoAssets平臺上這幾個擔保抵押超過50萬美元的交易,幾乎每個項目的管理團隊都在房地產開發方面頗有經驗。
再比如,Thai Treasures的管理團隊是一個在泰國做“分線電話”項目的開發商,總監是在金融界和地產界知名人物。有了這樣一個可靠的團隊,開發商能夠獲得很好的支撐也不足為怪。因此,想要沖擊百萬大關的公司也應該重視管理團隊的組成。
總結
以上所述其實只是冰山一角。除了這三點,投資者還應關注預期收益、融資期長,項目可行性以及其他的投資方等等,并由此決定是否支持這一項目,因為這些也是關注的重點。
雖然我們依舊處于眾籌發展的初級階段,但目前的形勢卻讓人充滿希望。也許一些人只是將它看作一種替代投資方式,然而從商業的角度而言,眾籌最終必將成長為資本增長的有效途徑。眾籌伊始,一切都剛剛嶄露頭角,一些奇思妙想和恐懼擔憂也是無法避免。然而,總有一天用戶們會習慣在線眾籌,那么百萬美元的交易最終也將成為平常事。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點擊下方鏈接保存課件。
點擊下載金融科技大講堂課件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